热多欲饮水者,五苓散主之∶寒多不用水者,理中丸主之。客曰∶“病在太阴,同是小便自利,至七八日暴烦下利者,仍为太阴病,大便硬者,转为阳明病。
无表证则不宜汗,胃未实则不当下。食难用饱,因于腹满,腹满因于小便难,烦眩又因于食饱耳。
肛门虽固结,而肠中不全干也。火能生土,则土燥火炎,非苦寒之味所能治矣。
少阳之为病,口苦、咽干、目眩也。攻之是攻其热,非攻其实,即与黄芩汤彻其热之义也。
二三日背恶寒者,肾火衰败也,必温补以益阳;反发热者,肾水不藏也,宜微汗以固阳。火失其位,则水逆行。
咳者,是水气射肺所致。太阳主表,头项强痛为提纲。